学院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农业文化遗产“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德法”教研室开展暑期社会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4-07-22 10:34:08  阅读量: 次】

农业文化遗产根植于中国千年的农耕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了探究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以及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课程资源建设提供鲜活的案例资源,7月13日-7月17日,“德法”教研室调研组赴浙江农业文化遗产地(松阳松古灌区、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开展关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暑期调研活动。

7月13日,调研组来到松阳调研交流,一起探寻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松古灌区,先后与县社会科学联合会举行座谈,参观县博物馆,访谈当地居民,对始建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时期的松阴溪流域所修建的数量庞大、纵横交错的堰、塘、井、圳、渠等,逐渐形成的工程体系完整、建管机制完善的松古灌区有了全面了解。14日,调研组在县水利局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松古灌区进行深入调研,全面系统地了解了松古灌区内的松阴溪主干河流和支流的堰、源、渠等这些古灌溉工程的历史、设计原理、运作方式。调研组还参观了松阳县水文化公园,全方位、多层次领略松阳千年灌区的“前世今生”,人民治水智慧和精神,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松古灌区申遗实录、主要工程概况、申遗成果等情况。

7月15日,调研组来到青田考察调研方山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世界文明的绚丽瑰宝——稻鱼共生系统,调研组参观了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在讲解员生动详尽的讲解下,深入了解了稻鱼共生农业模式的悠久历史、演进历程、运作机制、品牌化建设和鱼种进化等状况,深刻感悟到这一古老文明智慧所蕴含的丰富生态价值和这一农业文化遗产的卓越风采。接着调研组先后来到方山乡的周岙村和陇县村,在田间地头,调研组在鱼苗养殖基地养殖户的详细介绍下,详尽学习了鱼苗的养殖方法和过程;在田园里与稻鱼养殖户的深入交流中,全面了解到“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稻鱼共生系统的生态循环模式如何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增加系统生物多样性,实现一田两用、一水两用、稻鱼双收、互惠共生的稻鱼“双丰收”生态经济效益,并真切感受到侨乡人民对家乡浓厚的深切情怀。

7月16日-7月17日,调研组实地探访全球首个杨梅领域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在湫山乡古杨梅守护人杨春林书记带领下调研组登上湫山乡古杨梅山林,走进古杨梅酒窖,在其介绍下,调研组对“梅-茶-鸡-蜂”有机结合的复合型山地农业模式、保护古杨梅品种、加强技术管理、注重生态价值转换、打造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展示基地、做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古树焕新生”的共富密码等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此次调研,调研组发现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传承着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承载着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一体两面“双富裕”的统一性等,这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价值导向是相一致的,这些农业文化遗产的鲜活案例能够更有效助力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调研组也深刻认识到作为农林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引领青年学生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推进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敢作为、勇作为、能作为。

刘妙桃



上一条:挖掘新安江水库修建历史 传承新安江水库“三自”精神——“纲要”教研室开展暑期调研活动

下一条:探究“两有论”引领乡村振兴实践——“概论”教研室开展暑期社会调研活动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