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藏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重温百年党史,赓续红色血脉


【发布时间:2021-07-22 15:40:11  阅读量: 次】

7月16日至17日,浙江农林大学“红藏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血脉,开展了以“党史百年浙江乡村红色资源文化挖掘、整理和研究”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前往诸暨乡村,探寻红色根脉。

秀松精神常青,理想信念永存

7月16日,实践团一行来到俞秀松的故乡——诸暨次坞镇溪埭村,追寻先烈事迹。实践团怀着崇高的敬意瞻仰悼念俞秀松烈士的石碑,深切缅怀与感念俞秀松为革命所做出的卓越奉献。

实践团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参观了俞秀松烈士纪念馆,寻访其生平事迹和革命历程,重温青年俞秀松为建党、革命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传承红色根脉。在回顾俞秀松烈士的革命事迹中,青年学子更加直观、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来之不易,俞秀松烈士短暂但却光辉的一生也深深感染与激励着实践团成员。随后,实践团在俞秀松侄子的带领下参观了俞秀松故居,在实践团指导教师高君教授与其的交谈中,了解到俞秀松烈士的生活轶事,共同缅怀与追忆“秀松精神”。

通过此次探访,实践团将学习继承俞秀松同志对革命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永远一颗红心向党,坚定追随党的事业,努力将俞秀松烈士强大的精神力量注入心中,外化于行,在服务大局、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宣讲争做先锋,传承群众同行

为进一步弘扬红色精神,实践团在俞秀松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实践团指导老师高君教授主持并讲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需从英雄烈士身上传承红色根脉,为民族、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雷家军教授围绕“促进劳动者的自觉与联合”指出,文化知识、文化精神、文化力量只有得到最广大群众的响应、推动和认可才能转化为文化发展更持久的力量。

宣讲小分队苏秋爽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的文化自信为主题,为当地次坞公益社团讲述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用鲜血和生命捍卫文化自信,铸就文化自信历史丰碑的革命事迹。胡丹阳同学以“高举《新青年》火炬,争做新时代先锋”为主题,从星火初燃、星火燎原到星火永驻三方面深刻阐述了青年人的智慧和力量以及青年人的精神和担当,并鼓励青年人要像革命先烈一样将自己的青春故事写在祖国山川大地上,绽放青春光芒。

此次宣讲,是实践团对红色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在与当地公益团的交流中,实践团深刻体会到传承红色根脉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挖掘红色根脉需要自觉与群众联合,激发群众的热情与激情,有了自觉有了联合才有力量,红色根脉传承才有内在的、可持续的动力,社会发展才有更美好的未来。

续写英雄传奇,巾帼齐心向党

实践团来到诸暨市上余村红色庄余霞陈列馆。坐落在杨氏宗祠内的陈列馆记录了庄余霞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他们不畏牺牲、英勇奋战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并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对先烈们在革命斗争时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奋斗终身的英雄事迹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了解;陈列的历史文物更让实践团成员仿佛回到了炮声雷鸣、战火纷飞的战争时期,认识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先烈们以忘我的牺牲和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更应倍加珍惜。随后,实践团在陈列馆的侧厢欣赏了庄余霞村流传百余年象征着“清廉诚信”的16把执事,参观了激励一代又一代杨氏族人的家规家训。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庄余霞村继承和发扬了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紧跟党的脚步,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一个红嫂一个家,红色村嫂红千家”,“红色村嫂”就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妇女群体积极践行“红色庄余霞精神”,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

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藏行”实践团成员从诸暨的红色根脉中深切感受到革命精神的影响和力量,深切感受到诸暨人民对红色根脉的自觉传承、自觉维护和自觉发扬。同时,诸暨市乡村将红色根脉传承与乡村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新模式让实践团对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启发与感悟。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藏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把生命绽放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藏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望道故里,感悟信仰



关闭本页